|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孟子故里邹城市

孟子故里邹城市

关键词:邹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邹城市人民政府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396600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2543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市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2个行政村(居)。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0个景点。正在规划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主体工程就座落在邹城境内。邹城资源能源丰富。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年产原煤近3000万吨,电力企业年发电量达240亿千瓦时,拥有兖矿集团、邹县电厂、里能集团等一批国家、省大型煤电企业。邹城交通区位优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京福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
  近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7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43元。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重围绕工业化和城市化两大重心,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战略转型。
  (一)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大力实施“工业立市、调整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重点培植壮大煤电化建、新材料、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生物制药、纺织等优势产业。坚持大项目带动,先后建成了总投资130亿元一期投资22.17亿元的国宏化工项目、投资87亿元的邹城发电公司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资35.8亿元的煤电铝项目等一批牵动力大的项目。创新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大项目建设专办制度,由市级领导任专办主任,投资23亿元的荣信城市气源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26亿元的科澳铝业14万吨铝深加工、投资23亿元的峄化集团20万吨DMF等一批大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为增强地方工业经济实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结构调整“双千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市地方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000家,地方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1000亿元。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新型地方工业发展纲要,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三十六条规定》,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等三个方面务求突破,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建设现代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力争到2011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46万,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坚持高起点规划,积极对接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近期聘请知名专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增加规划深度,确保城市发展有序进行。坚持高标准建设,先后实施了城市管网改造、城市公交增线、中水回用工程、居民集中供热、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在广泛征询意见基础上,列出了今年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成立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所有重点工程推进工作,对城市北出入口“三村”改造、南沙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分别成立专门指挥部,明确专人挂帅,分线作战,同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坚持高效能管理,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和规划重心下移。坚持高效益经营,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积极探索以经营城市促进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三)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观点,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工业化。把龙头企业作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最佳结合点,制订并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全省全国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培植食用菌、大樱桃等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2个镇街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和邹东山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生态邹东”战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市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村分别达到96%、98.1%、98.9%、98%。
  (四)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把服务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立足历史文化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紧抓住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文化名市建设“十大工程”,办好中华母亲文化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投资1.58亿元的东方圣都副食商城正式营业,投资2.2亿元的义乌商贸城一期开业运营,义乌商贸城二期、百大生态园全面动工,鲁西南地区超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初具规模。
  坚持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着力推进和谐邹城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全力做好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一)切实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专门设立了民生办公室和民生热线,畅通“民意通道”,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几件大事实事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公益性岗位18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具有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施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17个镇街全部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心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社会化养老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了第一批7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780户困难群众已经入住,第二批3.4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
  (二)切实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立了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居第37位。理顺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8%。大力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实施了10个镇文化中心和200个村居文化大院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村居等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确保年内进入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努力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实施社会治安“技防平安”工程,城区治安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预警信息处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应急处置机制,被评为“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切实发挥群众工作网络平台作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始终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结合济宁市深化“三学三创”活动和邹城实际,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着力营造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紧紧抓住中华文化标志城、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坚持做到“十个坚持、十个反对”,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上来,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以超常规措施推动邹城跨越式发展。坚持“一切工作具体化”,把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落实到市级领导、镇街和市直各个部门,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局面。
  (二)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制度创新。以全市党政事业单位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规范机关管理行为,着力整治机关效能低下等问题,使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以被命名为全国和山东省政务公开示范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设立了邹城政务网和视频政务信息点播系统,着力建设阳光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推进投资促进体制改革,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融资和项目策划改革,建立项目运作及融资平台。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对外重组联合。扎实推进涉企收费“一费制”,切实解决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探索推进镇区合一,加快推进园区发展。
  (三)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争创全省“三级联创”活动先进市,大力实施《邹城市2006—2010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研究出台了镇村规范化管理细则,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补贴保障和约束激励机制,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中选聘了35名镇长(主任)助理,考选了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把干事创业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着力培养“创业型、奋斗型、经济型”干部,打造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坚持“有为就有位、无为就无位”的用人导向机制,把考核重心向经济工作倾斜,旗帜鲜明地鼓励创业、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进一步激发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进一步细化了党员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十个不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和廉政纪律。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组,重点整治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部门和行业“三乱”、公款旅游、“吃双饷”和“吃空饷”、机关纪律松弛效能低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5678899 传真: 邮箱:277984688#qq.com
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峄山南路 邹城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邮编:273500
Copyright © 2004-2023 邹城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